《中國科學數據》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主要關注生命科學與醫學、地球系統科學、空間科學與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基礎數據及數據產品。特色之一在于其對數據論文的重視。數據論文是對特定數據集的詳細描述,包括數據的采集、處理方法、質量控制措施以及數據的應用價值等。這種類型的論文不僅能夠為原始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時也促進了跨學科的合作與交流。
創刊以來,一直致力于促進多學科領域科學數據的開放共享與再利用,旨在建立一個高質量的科學數據出版平臺,為科學研究者提供數據發表的新途徑,同時提高科研成果的透明度和可驗證性。還強調數據集的開放存取,要求作者將數據集存儲于認可的數據存儲庫中,確保數據的長期可用性和可訪問性。這些成就反映了期刊在學術界的地位及其對促進全球科學研究的貢獻,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中國科學數據將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為推動科學數據的開放共享與高效利用做出更大的努力。
[1]關鍵詞不超過5個,中文論文的中文提要和英文提要不超過300字;英文論文的中文提要300—500字,英文提要300字(英文都使用Times NewRoman字體,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2]主要來稿要求材料翔實、數據可靠、文字精煉、論點明確、論證合理,圖表簡明;結合作者自己在相應領域對學科的貢獻,對學科發展有指導意義。
[3]題目:中文標題一般少于30字,簡短鮮明表明文章研究內容,盡量不用副標題及外文縮寫詞,避免使用非通用縮寫詞、字符等。英文標題應與中文標題一致,并符合英文表達習慣。
[4]腳注中的外文參考文獻要用外文原文,作者、書名、雜志名字體一致采用TimesNewRoman,書名、雜志名等用斜體,其余采用正體。
[5]引用國際組織機構報告時,應標明機構名,報告名,編號,第幾頁或第幾段,但聯大決議和安理會決議等可略去機構名和報告名,直接在UNDoc.后標出文件編號。
[6]若文中涉及表格或圖片,原則上不跨頁,表須有置于表格上方的編號與表頭,圖須有置于圖片下方的編號與圖說,編號均以阿拉伯數字排序。
[7]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畢業學校及所學專業、工作單位、職務職稱、現從事的研究工作情況。
[8]本刊倡導旁征博引,凡是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時做到應注盡注。須在引文結束處右上角用“①②”的數字標出,并將引文出處列于當頁地腳處(應用工具欄中“插入”→“引用”→“腳注”)。
[9]基金項目: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在正文后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0]引言,說明課題的研究背景,引述該領域的國內外研究進展,說明本文選題意義和創新點;內容不應與摘要和結論雷同,不能出現圖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海淀區東升南路2號院403,郵編: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