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雜志(CN:11- 4789/D)2001年創刊至今一如既如地沿著原初確立的方針在前行,在與時代相融和的同時,依然保持著它的風骨與氣度,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進一步鞏固知識。用精彩、經典的影像語言,講述考古、民俗、科技、生態等領域內新動向和焦點話題;再現人文紀實攝影大師的經典之作,展示精彩人文世界。
《文明》主要欄目:文明經典、文明論壇、文明視野、考古發現、生物圈等。
作為一本文化雜志,編發的文章,不僅注重思想性,更注重可讀性、感染力和滲透力,追求高品位、高質量文章,以其豐富性及多樣性的形式呈現。將正確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巧妙地融入精美的文章當中,使讀者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2020年3月,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在馬斯特里赫特地層新發現的鳥類化石,它或許代表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現代鳥類,為理解鳥類分化的時間提供了線索。這塊顱骨化石距今6670萬年至6680萬年,具有可見于當今雞鴨的一些特征。
這一發現表明,現代鳥類恰好在白堊紀末大滅絕事件發生的前夕出現,此次大滅絕由一顆大型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引起。2020年3月17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里,大熊貓“福娃”在專家和工作人員的陪伴下,平安產下一對雄性大熊貓雙胞胎,這也是2020年全球首對出生的圈養大熊貓雙胞胎。
目前,母子各項指標正常,身體非常健康。熊貓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疫情期間,熊貓基地為了保障大熊貓正常生活不受影響,特意儲存了大量竹子,并由專家制定了大熊貓食用竹應急供應方案。由于疫情期間正值大熊貓發情配種集中的時間段,所以熊貓基地對大熊貓的科研、繁育等工作也沒有絲毫的放松。
在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已有多只大熊貓成功配種。韓國首爾,位于鐘路區的曹溪寺在2020年3月底開始舉行燃燈點燈儀式,迎接佛誕節。在夜色中閃耀的五彩蓮燈流光溢彩,吸引眾人前來。佛誕節是慶祝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又稱“浴佛節”,一般為農歷四月初八。
慶祝這個節日的地區通常包括中國、韓國、日本、越南等地。歷史上,由于各地歷法的轉換,依據不同佛經以及流傳到不同地域形成的傳統,可能在公歷日期上差距甚大。這一天,信眾會到佛寺參與浴佛、獻花、獻果、供僧、供舍利等活動。一些地方還有將佛像請到街上巡幸的傳統,或置于大象上,或置于花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