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雜志(CN:11-1847/TU)1980年創刊至今一如既如地沿著原初確立的方針在前行,在與時代相融和的同時,依然保持著它的風骨與氣度,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進一步鞏固知識。
《世界建筑》主要欄目:建筑歷史與理論、作品選例、青年建筑師、建筑論壇、建筑技術。
作為一本文化雜志,編發的文章,不僅注重思想性,更注重可讀性、感染力和滲透力,追求高品位、高質量文章,以其豐富性及多樣性的形式呈現。將正確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巧妙地融入精美的文章當中,使讀者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這是一座非常"簡單"的建筑。本文主要介紹了日清設計在福州粗蘆島的項目——印山海展示館,從項目設計歷程出發,筆者探討了在以山和海為中心的自然環境統領下的場所再生,以及在廣義"劇場"概念下對建筑空間的透明性和敘事性的探索。
我們仿效BBC的廣播節目"60秒改進世界"(SixtySecondIdeatoImprovetheWorld)推出了"改進建筑60秒"欄目,每期將在世界范圍內采訪兩位人物,請他們就建筑、城市、景觀、技術等相關問題在60秒的時間里講出一個或兩個有啟發性、批判性甚至有爭議性的觀點。本欄目如實記錄了他們的話,采訪所拍攝的視頻將會出現在我們的相關網頁上。所述觀點只代表嘉賓本人,與本雜志立場無關。
在中國社會轉型、城市發展模式轉型和學科轉型的宏觀背景下,城市治理重心下移、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社區治理創新與空間發展實踐的互動推進,為基層治理、規劃實踐以及相應的知識和技術體系創新帶來挑戰,也為社區規劃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文章通過對社區規劃的源起和概念進行辨析和梳理,提出了中國社區規劃的內涵和主要原則,從人文、經濟、環境、服務和治理5個維度對其主要內容進行歸納和闡釋,進而針對當前多元并舉的實踐形式,從主體、對象、學科、視角、層級等方面進行特征總結,最后提出工作中的主要挑戰和展望。本文探討了建筑學在當代社區建設中的作用。文章以社會學名詞"社區"為討論框架,通過引入"第三空間"的概念來探討建成環境下社區建設中的社會空間關系。
《世界建筑》雜志(CN:11-1847/TU)1980年創刊至今一如既如地沿著原初確立的方針在前行,在與時代相融和的同時,依然保持著它的風骨與氣度,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進一步鞏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