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地理》雜志(CN:53-1204/K)2001年創刊至今一如既如地沿著原初確立的方針在前行,在與時代相融和的同時,依然保持著它的風骨與氣度,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進一步鞏固知識。
《華夏地理》分享美國《國家地理》“增進與普及地理知識”的宗旨,并且志在呈現我們所居住的世界的真實面貌,它寓教于樂,也推廣地球之美。
《華夏地理》主要欄目:采訪最前線、科學新知、你來掌鏡、編輯手記、華夏紀事、專家說法等。
作為一本文化雜志,編發的文章,不僅注重思想性,更注重可讀性、感染力和滲透力,追求高品位、高質量文章,以其豐富性及多樣性的形式呈現。將正確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巧妙地融入精美的文章當中,使讀者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保安族飲食文化初探一基于對積石山保安族的初步考察,[摘要]保安族作為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之一,在伊斯蘭文化、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以及本民族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飲食文化,這對于促進該民族經濟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保安族;特色飲食;飲食文化;重要性保安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 據201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保安族在籍人口共20074人, 90%以上都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互聯網+”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教育創新,[摘要]在當代中國,旅游教育作為旅游產業的智力支撐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高校的關注,使之不斷改善和創新自身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
旅游教育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上課教授的形式,而是呈現出不同的形式,文章主要通過對旅游教育發展現狀的分析,比較傳統教育與在線教育的不同,結合這兩種不同的教育形式,探究旅游高校學生對教育形式和教育本質的真正需求,為高校的旅游管理專在人才教育上提出一些指導建議,進而指出在“互聯網+”背景下,教育創新對于旅游高校學生的必要性。
《華夏地理》雜志(CN:53-1204/K)2001年創刊至今一如既如地沿著原初確立的方針在前行,在與時代相融和的同時,依然保持著它的風骨與氣度,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進一步鞏固知識。《華夏地理》分享美國《國家地理》“增進與普及地理知識”的宗旨,并且志在呈現我們所居住的世界的真實面貌,它寓教于樂,也推廣地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