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師》雜志(CN:45-1210/TU)1985年創刊至今一如既如地沿著原初確立的方針在前行,在與時代相融和的同時,依然保持著它的風骨與氣度,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進一步鞏固知識。
《規劃師》雜志的內容:秉承主題化辦刊思路,以理性開放的視野,關注世界當今特別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規劃理論創新與實踐的狀態與過程,關注實踐經驗,傳遞資訊信息,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學術性與可讀性并重。
《規劃師》主要欄目:隨想雜談、規劃設計、作品鑒析、規劃管理、規劃廣角、其他等。
作為一本文化雜志,編發的文章,不僅注重思想性,更注重可讀性、感染力和滲透力,追求高品位、高質量文章,以其豐富性及多樣性的形式呈現。將正確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巧妙地融入精美的文章當中,使讀者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針對人口、交通及公眾健康等問題,近年來倫敦提出了健康街道規劃策略,促進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出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減少空氣及噪音污染,營造良好的街道空間環境。其提出健康街道營造方法,建立基于設計者視角的指標評價體系,開展使用者體驗調查,通過街道空間評估衡量街道對公眾健康的影響,探尋改善策略并付諸于實踐。
在公眾健康促進、慢行交通復興等后城市化時代新興議題出現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全球化城市通過打造高品質街道空間來實現城市價值。倫敦健康街道的建設對世界其他城市有著深遠意義,能夠為我國街道空間的環境改善提供借鑒。新版《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將建設用地之外的其他綠地更名為"區域綠地",并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綠地分類改革。
同時,隨著自然資源部的組建和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的建立,區域綠地成為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和美好人居環境建設的主體空間。因此,區域綠地規劃將面臨重大轉型。在此背景下,本文從區域綠地的具體變化、規劃面臨的重要變革及規劃實踐探索三個方面探討轉型視角下耦合空間規劃體系的區域綠地規劃。
首先,從綠地定位、功能和統計指標三個角度解讀其他綠地向區域綠地的轉型變化;其次,在明確區域綠地的轉型變革基礎上,從綠地的規劃方法、規劃層級及規劃深度三個層面提出耦合空間規劃體系的區域綠地規劃思路;最后,以歷城區區域綠地規劃為例,對區域綠地規劃進行實踐探索,并對區域綠地規劃的難點和挑戰進行總結。
在存量規劃背景下,城市發展愈加注重品質的提升,而公園綠地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支撐,其布局的公平性與便捷性直接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為了使公園綠地在有限的存量用地內最大效用地發揮其服務價值,提升用地布局的合理性,文章結合位置分配模型。